张朝阳,时间不改“弄潮儿”本色
天才少年,互联网教父,时代杂志登封,这些曾经深深刻在张朝阳身上的标签和烙印似乎早已褪去。
最近几年,张朝阳的视频时不时就会出圈,要么是在黑板上激情澎湃的推演复杂的物理学公式;要么是和企业家围炉夜话,畅谈创业经历与企业家精神;要么就是以过来人的身份,说一些自己一路走来的心得与感悟。
他变了,角色变了,人生态度变了;他也没变,依然那么有热爱、有追求、有激情。
01
用科学解构世界
物理是张朝阳打开世界的方式,也是外界认识张朝阳的新方式。
17 岁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22 岁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29 岁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物理成就了张朝阳开挂的人生,而他也深深热爱着这门科学,投身互联网二十余年后重拾物理。
据说,张朝阳萌生开物理课的想法,源于三年前一条关于 " 飞船对接国际空间站 " 的新闻。曾经做了心算的他,在攀登 " 岗什卡雪山 " 休息的间隙,再度聊起这个话题,于是有了在海拔五千多米,用纸壳推导公式的历史时刻,也成了《张朝阳物理课》的独家记忆。
2021 年 11 月 5 日,《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一堂课正式开讲,仅一个小时的时间在线观看人数就已突破 140 万。开课至今,该节目已直播 200 余期,积累了 1000 多张餐巾纸手稿,出版了 2 本同名科普著作,成为知识直播代表 IP。
从天体物理到牛顿力学,从量子力学到广义相对论,张朝阳带网友们走进物理这门基础科学,在 " 烧脑 " 的推导中获得本质的恍然大悟。无论是物理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已经进入社会的职场人士,或多或少都能从《张朝阳的物理课》中学到一些东西。
物理本是一门枯燥的学问,天然不具有普及性和传播性,但张朝阳却能使其在民众中裂变,探究背后的原因,有两点至关重要。
第一,他的物理是有趣的。
张朝阳喜欢寓教于乐,去年 9 月 8 日,他一身复古西装,头戴礼帽、手拿雪茄,完美复现电影中奥本海默讲课的场景,在网络引起巨大反响,他因此还获得了 " 奥本海默朝阳本默 " 的外号;2024 年跨年夜,张朝阳再次惊艳亮相,身穿黑色西装礼服,手持烟斗,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致敬,这节特殊的 " 物理课 " 在抖音累计观看人次超 2176 万。
第二,他的物理是鲜活的。
物理已经完全融入张朝阳的生活,看到夕阳,他马上就会思考为什么是红颜色的,然后快速作出分析,蓝光频率高,夕阳过来的时候空气对光的散射已经把蓝光散掉了,剩下红光过来;煮咖啡的时候,他看到杯子故意做的很长,立刻就会想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温度;谈及焦虑问题,他会将心理学原理与牛顿物理学对应,然后从后者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灵感和方法。
时刻用物理来解构世界、解释生活,使得张朝阳在讲解复杂难懂的物理学知识时能很好的找到让听者快速进入的点,进而能更好的把知识传播出去。
对于物理,张朝阳是有使命感的,他曾认真而严肃的说过这样一段话:
" 这辈子世界会给你分配很多角色,这种角色的分配可能是偶然的。如果分配给我的角色是研究物理,而我这辈子却没有把它搞明白,我会觉得对我的角色没有尽到责任,我要研究清楚。"
从一开始,张朝阳想的就不仅仅是做一个具有传播力的节目,他的终极目的是普及物理学知识,传递一种科学的认知方式。在张朝阳的带领下,众多专业科学播主入驻搜狐视频,目前已在网上掀起了科学学习的风尚,这可能是最让他感到高兴的事情。
出身理工科,但并不局限于此,张朝阳是一个多面手,他不仅有科学,也有人文,不仅有严谨,也有松弛,不仅有深度,也有温度。
02
人文关怀与精神内核
除了《张朝阳的物理课》,搜狐视频推出的《星空下的对话》也在这两年迅速成长为热门 IP,这是一档由张朝阳主导的对话节目,俞敏洪、曹德旺、周鸿祎、许知远等横跨多个领域的知名人士都曾受邀参与。
大家坐在一起埋锅造饭,聊宇宙,聊人生,聊创业,聊未来,氛围轻松,节奏松弛,这和早年的张朝阳有很大不同。
张朝阳出生于 1964 年,在那个只争朝夕的时代,人们想的最多的就是中国如何才能在世界竞争的舞台上迎头赶上,张朝阳也不例外,他总是带着一种时不我待的姿态奋力向前冲。朋友对他的普遍印象是充满理想和激情,每天关注的重点也不只局限于互联网,而是希望改变中国的社会,实现国家富强。
三十年换人间,中国已经处在全球发展的前沿,整个社会也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张朝阳本人也有了更多的人生阅历。
没有慷慨激昂,没有指点江山,相较于改变世界这种宏大的话题,现在的张朝阳更愿意去关心青年一代的精神成长。他被年轻人普遍接受和认可,因为他不居高临下,也不夸夸其谈,而是坦诚直率的给出建设性意见。
对于焦虑,张朝阳说解决恐惧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面恐惧,在直面恐惧时可以一步一步给自己增加难度,直到最后消除恐惧。
比如恐高,那么可以先从 3 楼尝试往下看,再从 6 楼往下看,最后再从 12 楼往下看。
他告诉年轻人:" 要早起,多运动,做很多事情。不妨从小事做起,充满热情地做事情,一年过去可能就会超出想象。" 对于独居生活的人,他还特别叮嘱,每天要说足够多的话,光听是不够的,要多发声,以免陷入无谓的瞎想,最终导致小事变成大事。
张朝阳慢了下来,静了下来,但从来没有停下来,相反,他始终在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他说人生应该有价值观,因为有价值观,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会非常认真,不会懒惰,你会觉得这是一个使命,是一种你存在的意义。
张朝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03
活着就要搞事情
去年 10 月,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曹德旺和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一起做客《星空下的对话》,与张朝阳畅聊创业经历与企业家精神。对于做企业,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要坚守长期主义,一辈子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就非常牛。
张朝阳的长期主义是要坚持在互联网媒体和社交方面做到中国最好的社交平台和短视频直播平台。
张朝阳对物理有一种使命感,对企业同样有一种使命感,他心里从来没有退休的概念," 活着就要搞事情 " 是他永恒的人生信条。直到现在,张朝阳仍坚持每天在一线抓产品细节,他把手机看成是自己的 " 工地 ",每天都要上工,在搜狐视频上以视频会友,转发互动,力争做一个充满好奇心、爱学习的人,这样才会有见识,能抓住机会。
张朝阳的 " 搞事情 " 还体现在不走寻常路。
目前市面上的 APP 已基本被投喂式的算法所统治,用户某种程度上是被动获取信息,以此而引发的信息茧房问题不仅阻碍了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发展,也把用户关进了封闭的思想牢笼。搜狐视频另辟蹊径,开创了 " 关注流 " 社交,这种社交模式强调由人来做推荐,而不是机器推荐,把主动权交回用户手中。
从整个社交媒体的发展进程来看,如果说 1.0 阶段的主题是流量和数量,那么 2.0 阶段的核心则是质量。相较于程序化的算法," 关注流 " 更在乎粉丝粘性,更侧重内容品质,从这个角度来看,搜狐的这种创新性布局是具备一定前瞻性的。
现在的张朝阳不再执着于某个功利的目标,但他永远不会停止奋斗。在今年 1 月与冯仑的那场对话中,张朝阳说希望自己还能打造一个优秀的公司和组织,展示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是价值和使命所在。而搜狐在 2024 年发展规划中也已明确,将进一步加大投入,继续打磨视频社交、直播和 UGC(用户原创内容)产品。
三十年前,张朝阳是中国互联网的拓荒者,三十年后,他依然是互联网的弄潮儿。这就是张朝阳,生命不息,折腾不止。